2010/10/26 10:49:00 浏览:1384 来源:西安家教网
皇家俱乐部,艺校毕业生在休息间
可随便唱首歌、拍部电影,几十万、上百万就入了口袋。华丽的舞台、鲜花、掌声,还有大把大把的粉丝追随。这是艺术家们最风光的一面,很多学子就是怀揣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梦想拼命往艺术院校“挤”。
事实上,梦想终究是梦想,许多艺术院校的孩子毕业后才发现,自己离舞台、离银幕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就连进个歌舞剧团、找个夜场跑跑场,都是件难事。而其他单位、企业却很乐意聘用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因为,他们比别的学生多了一技之长,关键时还能派上用场。
所以,尽管老师们努力想要给孩子一个梦想,但绝大多数的孩子终究没有飞进艺术的殿堂,而是为捧金饭碗增加了一个筹码。
云艺副院长陈勇??
以规模取胜造成就业难
5日,昆明下了一场小雨,记者从云南艺术学院走过,广场边的音乐学院传来各种器乐声。在图书馆四楼的办公室,记者采访了云艺副院长陈勇,说起艺术院校扩招、艺校生就业难话题,陈勇滔滔不绝。
两大原因造就十年艺考热
陈勇仔细分析艺考热的深层原因。他说:“第一,相当一部分考生有一定盲目性,在报考艺校前,基本上不管自己的先天素质。就拿声乐来说,嗓子是先天的,而且即便你有一副好嗓子,还要有出众的形象。之所以存在这样的盲目性,在于这些年媒体和娱乐圈对走红艺人大多包装过度。让很多人觉得,其实这些明星唱得也很一般啊,给孩子们造成一种误导性影响。第二,好多家长,看着孩子成绩不太好就发慌,不加思索就让孩子学艺术去了,因为艺术院校的文化分要求相对低一点啊。与此同时,高中学校为了追求高考升学率也分流部分文化成绩差的学生考艺校。”
经济效益驱使高校盲目扩招
艺考热带来的效应,首先是全国艺术学校的遍地开花。陈勇说:“保守计算,到去年为止,全国已有700所学校开设了艺术专业,不管原来是文科还是理科的都纷纷开设。”
为什么艺术院校这么繁荣?陈勇认为:“这首先肯定是经济利益的驱使。由于艺术类学生的培养成本很高,有的专业甚至需要一对一的教学,学费比普通院校要高1倍以上。学校为了抓经济效益,随便找几个人来造势,将牌子挂出来,就开始大肆招生了。”
“在全国的同行中,像四川音乐学院的扩招幅度就非常大,在校生达1万人以上,它已不只是音乐院校了,美术、舞蹈什么专业都开。按理说像这样的音乐学院,还不具备这样的办学能力,现在他们也在反思办学的质量。”陈勇毫不讳言,“还有很多综合院校的盲目扩招将艺术教育的市场搞得很乱,我们学院非常无奈,但也一直将扩招限制在比较理性的范围,在校生有4000人左右,每年的毕业生在800到1000人。”
对于艺校生就业难问题,陈勇说:“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量有限,像舞蹈、声乐这些专业的人才,必须是要高精尖的,才有更好的就业出路。”看来,陈勇所说的就业难指的是专业对口就业难。毕竟,艺校的老师是想让孩子们实现艺术的梦想,而不只是给他们一个饭碗。
对话宗庸卓玛??
艺术人才拔尖才有就业出路
很多孩子有天赋没机会
记者(以下简称记):从何时开始关注艺校学生的就业问题?
宗庸卓玛(以下简称宗):3年前,有个学校邀请我去做声乐专业毕业考试的评委。去之前很高兴,觉得可以在其中找到几个好苗子。因为我自己是声乐出生,当时,国家民委对全国有艺术天份的人都给予部分学费资助,将有声乐天分的人都送到上海学习。这个政策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没有了,边疆少数民族有好多特有天赋的孩子,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上学深造,所以我一直想在云南办个少数民族声乐研究班,就算在26个民族里面,每个民族找到一个拔尖的学生也不错,但一直没办成功,这就成了一种心病。
毕业就失业,梦想破灭
记:那次做评委的感受怎样?
宗:我一共听了两天,当中有的孩子一上台就发抖,部分学生连一首歌都唱不好,这件事令我感触太大。很多父母不懂艺术专业学校的状况,以为送孩子上艺校,毕业出来就是大明星了,他们只看到明星非常光辉的一面,却不知道背后要付出多少艰辛,艺术院校的收费比其它学校收费要高很多,一旦孩子毕业后难就业,父母的梦想就会破灭,落差太大。可扩招后,很多学校一味盲目招生,教学质量怎么保证啊。
记:大学生就业难全国都存在。
宗:是的,我是搞艺术的,就特别关注艺校生,当中关注最多的又是声乐和舞蹈专业。这些毕业生如果不能上舞台,连当地的文化馆、艺术院团都不能进,甚至连夜场都上不了,那几年就白学了,多可惜。
扩招应该考虑师资力量
记:你认为造成艺校生就业难的原因是扩招?
宗:从两面看,首先我认为扩招让更多孩子有机会上大学深造,同时也注重艺术人才的培养,这是好事。但你想想,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好的音乐学院,每年的声乐专业都有几千人来考,但最后只要20人,5年下来也只有100多人,每年都坚决不扩招。但部分综合院校的艺术专业扩招后,声乐专业扩招50名,5年下来都有好几百学生,可他们的师资能够达到吗?教学质量能够保证吗?
记:对类似问题你是否做了提案或者有什么建议?
宗:来开两会前,我在飞机上就一直很纳闷:到底要不要在会上提一提这个问题,可如果说的话,会打破很多学子的梦想,不说的话,我又常常想起那些来跟我反应的父母,孩子工作难找,学几年都白学。我只希望各个大学办的艺术院系师资力量过硬,教学质量上把好关,培养出更多的精品人才。
艺校都成了“避风港”
受访者:云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某教师
我个人比较认同宗庸卓玛的观点,大学扩招后,很多人都可上大学,以前招生对生源是选了又选,扩招后挑选的余地不大,为了要招收到先天素质好的学生,艺术院校的做法多是将文化分数降低,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到了考生那里,就成了文化成绩差的学生的选择,这样就导致考生一批不如一批,艺校都成了文化差生的“避风港”。前年我去监考,有个考生五音不全,从头唱到尾没找准一个音。
该教师说,云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培养的大多是音乐专业老师,这个领域的人才需求量本来就没有语文、数学的教师那么多,可毕业生都想留在城市,但多已饱和了;乡村学校的艺术师资紧缺,毕业生多不愿去,这样的现象,在很艺校毕业生身上都会发生。
艺校有很多精英
受访者:策展人林善文
2003年,林善文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进入社会打拼已5年多时间,现是艺术策展人。老艺术家刘晓说:“林善文写得一手好文章。”林也认为自己是比较自觉的学生:“诗书画不分家,思想决定一个人的艺术能走多远,所以在校里我是比较自觉锻炼和塑造自己的一个人,常看专业之外的许多书籍。”
林善文说:“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接受能力快,动手能力很强,转行也很容易,用人单位也多喜欢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林善文说,“我们班上有13个同学,毕业后有人搞设计、有人教书、有人做摄影记者,都过得好好的。”
“学生的素质和扩招没有直接联系,才进大学校园的学生可能参差不齐,但他们的人生还没有定格,在大学校园有很多精英,他们可以互相学习和影响,上进的人自然也会改变自己。进艺校的学生可能怀有艺术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目的还不是为了糊口饭吃。一旦进入社会,面对就业压力,他们也可以随时改变自己。”
专业院团不招艺校生
关键问题在于,业内人士认为艺校生毕业后应进入艺术院团,风风光光登台演出,但相关专业院团并不接收。云南省歌舞剧院舞蹈团团长李鲁就告诉记者:“现在基本上都不招收艺术院校毕业生,这些年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很难达到团里的标准。如果有什么项目,可能会要艺校毕业生来做临时演员,跟着锻炼一两年,每个月有300块钱工资。等到有名额的话,再慢慢给转正。”
找个饭碗易,实现梦想难
受访者:市民和学生家长
艺术院校希望培养高精尖的艺术人才,实现学生的艺术梦想;另一方面,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只为考上大学拿文凭,为找个饭碗增加多一层保险,二者之间形成了较大错位。
可是,转行真的容易吗?有艺校学生及其家长认同林善文的观点:进入艺校与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可能有一段距离,但如果转行就业,也非难事,到单位做个接线员,或者到哪个单位接待,可能都拥有自己的优势。对此,市民刘先生也认为:“艺校生只要有相关艺术特长,到了企事业单位,办个晚会,举行个娱乐比赛,都有展露一手的机会。而且现在社会变化快,很多东西都要到社会上再学,艺校生也可慢慢锻炼就可改变。”
记者采访中也发现,相关单位一般不问毕业生的专业,只看你愿做什么,会做什么。昆明君豪娱乐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说:“我们夜总会里的岗位可能会比较适合艺校学生,对身高、身材、长相的要求较高。”这样的话,艺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会具有很大优势。
昆明立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说:“如果学生具备很好的实践能力和业务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艺术特长,肯定会着力培养,你是哪个专业的,关系都不大。” 广东发展银行昆明分行负责招聘的蒋老师说:“确实有些银行为打造窗口形象,会录用一些形象好、气质佳的艺校学生,任大堂经理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