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西安

孔子是如何讲课的

2011/3/5 14:01:00 浏览:794 来源:西安家教网

??兼谈体验和分享式教学

从教育理论的角度看,今日所倡导的与国际接轨的诸多理念,都可纳入从直接教育向建构主义理论转变这个论题。直接教育理论其主要特征就是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以教师讲授和传达知识为主。而建构主义与之相反,突出学生的中心和主体地位,注重参与、争论、启发和共享,课堂由此转换为具有开放性和情景化的共在空间。我们现在在党校教育中所引入的培训理念,如:教师向培训师转化;学员中心;体验、分离教育过程;素质教育向能力转变等新的教育观念,正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要求。

孔子一直在等待我们去重新体认其教育理念的现代价值。他是怎样讲课的?以今日建构主义的理论去评价他,他在《论语・先进篇》中所讲的那堂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课,就很注重体验分享,同时以学员为中心。

结合体验和分享式教育原理,现略述孔子是怎样讲课的。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番话可译为:孔子讲到,我比你们年纪都大,因为老了,没有人重用我。你们平时总说,别人不了解我。假如有人了解你们,打算重用你们,那么你们怎么办?(孔子是用自己的心情,结合学员特有的心理而导入新课的);接下来,子路讲到了自己有志向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不出三年,可以增长人民的勇气且懂得大道理。孔子听完,微微一笑(孔子没有用教师主体的态度,针对子路的想法,发表任何看法。而是微微一笑。很显然是符合注重分享的教学原则的);孔子又问冉求:“求,尔何如?”(孔子在这里为我们示范了如何组织课堂讨论的方法);冉求便说出了自己的理想。听完他的话,孔子又问公西赤,“赤,尔何如?”公西赤认为自己的才智胜任不了管理国家,愿意学习宗庙祭祀一类的事情,穿着礼服,做一个司仪。孔子依然没有下结论。又问曾点:“点,如何?”“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这是对曾点回答问题之前他的存在的描写。其他学生在向孔子讲自己的抱负之时,曾点一边听着,一边还在弹着琴瑟,快近尾声之际,听见老师问他,这才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了起来回答。(这里通过曾点而得到呈现的课堂,是对课堂作为一个交流情景空间最好不过的说明。一边是老师在与学生对话,学生并非正襟危坐,对老师一副顶礼膜拜的姿态。而是一边弹奏音乐一边聆听。没有压力地处身于课堂,也无面对师生关系的身份压力,所以体现了师生关系的民主性质)轮到曾点对老师讲述自己的抱负,曾点说,他的志向和前面三位所讲不同。此时他面露难色。但孔子用下面一句话打消了他的疑虑“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这句话可译着:那有何妨?正是要各人言说自己的志向。(如何启发示教学,或者说以学生为中心,孔子这句规劝的话,是一种示范的方法。教师若是遇到不善言谈的学员或者是心存顾虑的学员,如何引导其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采用“何伤乎?”的口吻)曾点的理想的确与众不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句话可译作:暮春三月,穿上春服,邀约几位朋友,加上几个小孩,去沂水游泳,登上舞雩台临风。然后唱着歌回家。这番话道出了曾点对于生活的向往,要看到曾点所言有表层和深层两重意蕴。表层讲的是一种享乐的态度。当孔子要他说说自己的理想,因其所想是一种并非宏大的政治抱负和治理伦常的大事,所以曾点才流露出为难情绪。等到他讲完,我们也知道了曾点的理想与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想法确有距离。他注重的是一种日常生活范围内的私人生活趣味,与对儒生入世治政的要求完全迥异。但若从深层而论,曾点的理想又是儒家人伦理想的具体落实。一个人应按照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活并从中得到真正的乐趣,政治和日常生活之间未必是各行其道,其实根本上是可以互相沟通的。正是基于此孔子表露出对曾点所言的赞同:“吾与点也。”到这里,这堂课好像到了老师作总结的时候了。但孔子并未在课堂上给出他的意见。所以从怎样上好一堂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课来说,孔子坚持了对这一讨论问题本身和课堂结构的开放性立场,没有采用像直接教育课堂理论那样一定要将学生的自我看法归约到只有一种答案的做法。正因为他接受了论题的开放性立场,所以我们看到了孔子与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分享他人观点的状态,并将理想信念教育带入了一个公共的话语空间和自由民主的言谈语境之中,从而从一堂课中得到了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人真实存在的切实体验。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西安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13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