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3 8:42:00 浏览:612 来源:西安家教网
国际关系,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的主线实际上贯穿了整部历史。由于国家利益纷繁、冲突微妙、关系复杂,其相关知识散见于教材的各章节之中,令人如雾里看花,扑朔迷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以国际关系为主线,进行归纳整理,理清国际关系演变的大体走向。下面以典型例题对其作解析。
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国际关系的总趋势,领会大方向。
例1.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各国矛盾冲突最剧烈的是英德之争的话,那么,一战后至二战前,矛盾最剧烈的则是
A.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
B. 英法矛盾
C. 法德矛盾
D. 英美矛盾
解析:要解答此题,必须理清一战后至二战前20年间国际关系的脉络。社会主义(苏联)与资本主义矛盾的确曾一度十分尖锐,但实际上当帝国主义国家无法以武力直接扑灭苏俄这一“洪水猛兽”后,不得不与之“和平共处”。英法虽是宿敌,但战后元气大伤的法国无力与英国展开世界之争、欧陆之争,鲁尔危机即为明证。只有战后如日中天的美国成为与英国角逐世界、控制欧洲的强劲对手。故正确答案为D项。
例2. 一战后到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矛盾最尖锐的是
A. 协约国帝国主义与苏俄的矛盾
B. 英、美之间的矛盾
C. 美、日之间的矛盾
D. 法、德之间的矛盾
解析:协约国帝国主义妄图将苏维埃政权置于死地,先后三次组织武装干涉。一战后英国要维护自己的世界霸权地位,而美国则企图夺取世界霸权,他们的战略利益冲突具有全球性,但未发生正面冲突。一战后美国扩张的重点在远东和太平洋,而日本扩张的重点也在这里,因此美日的矛盾也很尖锐;法德两国矛盾虽比较尖锐,但经凡尔赛体系的调整,已有所改善,加上德国还不具备复仇的条件,因此法德矛盾还未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综上分析可知,矛盾最尖锐的是协约国帝国主义与苏俄的矛盾。故正确答案为A项。
其次,明确决定国际关系走向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和综合实力。
例3. 英国屡次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主要是因为
A. 英法两国积怨已久
B. 普奥等国的一再邀请
C. 英国图谋欧洲大陆霸权
D. 拿破仑的狂傲自大
解析:业已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按理说应当给“同盟者”??法国大革命予以大力支持。然而,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为防止身旁出现一个强大的对手和有力的竞争者,对欧洲大陆奉行“势力均衡”政策,谁成了欧陆的霸主,谁就是英国的敌人。对一个国家而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故正确答案为C项。
例4. 巴黎和会上,面对英法美意对欧洲的剧烈争夺,日本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这是因为
A. 日本对欧洲事务不感兴趣
B. 日本的实力尚不足以干预欧洲事务
C. 日本离欧洲太远
D. 日本满足于一战中的既得利益
解析:当时日本的实力相对欧美来说,比较弱小,无力过问欧洲的事务,只得做一个颇有自知之明的“沉默的小伙伴”。而当涉及到中国的山东问题时,日本则是一副咄咄逼人的姿势。由此可见,在国际关系舞台上,能否最大限度地实现本国利益,其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的实力,“弱国无外交”已成为国际关系中众所周知的“公理”。故正确答案为B项。
第三,国际关系的走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常常富于戏剧性地变化,有时甚至是从表象上看似乎是不可理喻的变化。
例5. 普法战争后势不两立的法德两国,在中国却又上演了一场“三国(法德俄)干涉还辽”。这是因为
A. 法德矛盾已经和解
B. 法德达到一致抵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
C. 德国作出让步以图改善德法关系
D. 法德在远东没有利益冲突
解析:在欧洲,法德两国分列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势同仇敌。而在远东,法德之所以能“化敌为友”,站在同一战壕,是为了抵制日本在中国的过度扩张,以维护他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故正确答案为B项。(中小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