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4/10 16:12:00 浏览:708 来源:西安家教网
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事实上,并不是父母的期望越高,孩子就会按着父母所期望的那样成长。有时,父母对孩子持有过高的期望并不是好事。就连爱因斯坦小时候都还做不好一个泥板凳呢,父母又何必过分去苛求孩子呢?
我的朋友王先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年轻有为,做什么事情都自信满满。可是,谈到教育孩子的问题时,他却说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他的一番话让我感触很深。王先生说:“自从儿子出生之后,我就下决心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比我还优秀的人才。因此,在他很小的时候,我就培养他的自理能力。
儿子刚刚断奶不久,我就要求他自己用勺子吃东西;儿子刚刚学习走路时摔倒了,我任凭他坐在地上哭,也不去扶他,因为我要让他学会自己爬起来;儿子刚刚学会说话,我就教他一遍遍地阅读古诗,我要让他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孩子上学了,我要求他每次都必须考第一名……但令我伤心的是,儿子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他没有赢,反而输了,而且输得很惨。因为现在我儿子每每见到新事物,都会表现出很强烈的恐惧感,不敢去接近,不敢去尝试……难道我的教育方式真的出现问题了吗?我真不知道我错在了哪里!”朋友“苛刻”的教育方式,让我想起了老舍先生的教育理念。
据老舍先生的女儿舒立回忆,她小学时有一次珠算才得了40分,老舍先生得知后不但没批评,反而幽默地说:“40分不少了,我小时候算术学不会,考试还得不上40分呢!”一席话说得舒立破涕为笑,她对父亲的话也坚信不疑。
直到近几年,研究者们发现了老舍在北京师范学校的成绩单,显示老舍先生儿时的数学成绩实际非常优秀。从老舍先生对子女的教育上可以看出,他在培养孩子方面并不苛求。1942年,老舍先生在一封家信中曾写道: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要强于一个贪官污吏。
他只希望孩子身体健康,长大后当个诚实的劳动者,没有必要时时处处成为“强者”,只需保持一颗平常心就足够了。毋庸置疑,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优秀的人才,但不能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规律,不能对孩子的要求太过苛刻。孩子刚刚断奶,就要求他自己拿勺子吃饭;孩子刚刚学会说话,就教他阅读古诗;孩子上学,要求他必须考第一名……
要知道,成长期的孩子喜欢尝试新事物,但他们又特别害怕失败。如果一个刚入学的孩子被要求只能考第一名,那么,孩子接受到的暗示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在这种暗示的影响下,孩子就会变得十分惧怕失败,对于这些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并不是鼓励,而是一种压力。也许他们曾多次体验过成功,但因为父母的这种教育态度,他们对“失败”持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因为这种敏感,他们会把失败的感觉放大,会对失败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往往在这种恐惧感的驱使下,孩子常常会拒绝尝试新事物,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封闭自己,在学习中变得被动、消极。事实上,并不是父母的期望越高,孩子就会按着父母所期望的那样成长。有时,父母对孩子持有过高的期望并不是好事。就连爱因斯坦小时候都还做不好一个泥板凳呢,父母又何必过分去苛求孩子呢? 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父母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孩子在学习中才会更有信心,更有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