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23 8:54:00 浏览:1224 来源:西安家教网
习惯也可以说是一种条件反射。孩子刚落地只有非条件反射,如用奶头碰他的脸,他马上把头转过来,用嘴找奶头,这叫觅食反射;叼住奶头后他会吸吮,这叫吸吮反射。这些反射是一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和动物本能没有什么区别,不需要训练,生下来就会。可是随着月龄的增长,渐渐就不同了。
幼儿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各种好习惯越易形成。我们应抓住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及早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又怎样去培养孩子的习惯呢?
1.讲重要,练更重要,讲和练的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培养幼儿形成好习惯,越早越好。一般,孩子一出生,即应注意开始训练,为小儿制订一个生活日程表,使小儿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
从讲练的内容看,必须与幼儿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如进餐方面,饭前洗手,进餐时正确扶碗、握筷,不随便讲话、大笑,保持整洁,不剩饭菜;饭后放好筷碗,漱口、擦脸、洗手等。睡眠方面可以包括,睡前刷牙、洗脸洗脚、按时上床,能独立入睡以及脱下衣裤折叠整齐,放于固定位置等等。总之,与幼儿生活的每一环节紧扣,具体明了,保证幼儿生活作息有规律,爱清洁、讲卫生,有序和高质量。最终,会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2.发挥成人的榜样作用。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父母和教师共同的言传身教,方有成效。我们要经常以语言告知幼儿行为规范,要在幼儿形成习惯的过程中,用幼儿可理解的语言不断督促、指导,使幼儿快而有效地达到目标。但是,同时还要重视无声的身教影响。例如,要求孩子不挑食,可成人自己却在饮食上挑肥炼瘦的,这必然会在无形中对孩子的教育产生负效应。要幼儿按时入睡,同样首先应以家庭全体成员的有序生活方式为基础背景。成人的言行是无声的榜样。如果只是强迫孩子该如何如何去做,而成人却反其道而行之,那效果一定不会令人满意。
3.家庭与幼儿园要协调一致。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好习惯的老师。从孩子呱呱落地伊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有意无意地培养着习惯。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抓住每一时机,及时果断地提出要求,并坚持始终地让幼儿去实践。尤其当孩子入托或进入幼儿园后,应多与园方在对幼儿习惯培养的要求、做法上保持一致,家庭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习惯。假如家庭与幼儿园的要求、做法不一样,就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教育宝宝应该从宝宝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因为宝宝所有的习惯都由大人培养出来的,许多不良习惯如果从一开始就不允许,那么宝宝就会习以为常,不觉得痛苦;而一旦等坏习惯已经形成了,再要去纠正就不容易了。比如:有的宝宝喜欢吃冷饮,没有节制,结果伤害了肠胃,小小年纪就得了胃病。这个责任在家长。宝宝第一次想多吃两个冰淇淋时,家长恐怕没有有效制止,也没有认识到可能的后果。以后宝宝会以此为借口,向家长要更多的冷饮吃,不给就大哭大闹。如果你妥协了,那么下次就更别想制止他了。结果是害了宝宝。再如,上文所说的清清妈妈的例子,也是父母向宝宝的不合理要求妥协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