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西安

如何学历史:放宽历史的眼界

2010/5/22 10:55:00 浏览:835 来源:西安家教网

曾几何时,历史学科成为同学叫苦连天、头晕脑胀的代名词,成为机械重复、简单背诵的同位语,似乎历史只是与年代、人物、事件相关,而从未与乐趣、知识、素养有缘!
    历史不该是这样的,学历史应该是件快乐的事。在此不妨将本人学习历史的个人经验及心得与大家一同分享。
    要有“大历史”的观念
    历史从来不是单一存在的,要想学好历史就先得培育“大历史”的观念。这里的“大”有两层含义:其一是非关细节,全在规律。我们要学会用长时间远距离视界来看待历史事件,就如司马迁所谓“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里的大更言其纵贯性之深远。如中华帝国中央集权及其官僚结构,从秦汉历经隋唐宋,而及于明清这三个历史阶段,几乎系于一根脉络,它是破除了先秦封建制而建立起来的;再如谈论王安石变法,我们不能单纯地把它看作是反对派作梗而导致其半途而废,其实还因为社会缺乏“低层机构”的支撑而不实行;又如欧洲文艺复兴作为中世纪的反动冲破了神学禁锢,同时又在市镇社会结构的基础上推动了“分层机构”的建设,商业繁荣引出工业革命,从而推动“全球性庞大组织与运动”以实现资本主义的三点技术性格。这所举的种种事例意在说明我们学习历史时不能微观地仅止于就事论事,而要宏观地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置于历史的大环境中去思考,从而得出较全面、较中肯的解释。
    “大”的第二层含义是:不只史乘,还有史屑。对于高中生而言,学好教本中的“正史”很重要,但也不妨课余之时多了解一点“史屑”,知道一些掌故轶闻也颇有趣,既补充了正史之不足,也能培养自己对于历史的兴趣。中国历史教科书有时是黑白默片,山川无色,简化人物,往往使得学生感到的只是史事的闷局而不是史料的趣味。
    近年的高考历史命题中也会选一些史料笔记,这也就凸现出历史考试不再仅以教本为唯一资源,而是以教本为纲、辅助各类史料从而引导同学广泛地阅读各种历史著作。当然也希望教历史的老师肚子里又可撑船又有风景。课堂上顺着课文多讲故事,给历史课本上色配音。
    要有谨慎认真的习惯
    宏观的学习理念具备后,同学也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虽然不是琐碎细致的科学研究,但也要有谨慎认真的科学态度,年代人物不能张冠李戴,史家观点更不能茫然不知。
    要想取得历史的好成绩固然需要历史感觉,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的态度也不可或缺。就我而言,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勤做笔记,课下也要及时复习,特别是年代人物不能有丝毫差错,对于教材中的观点要能融合贯通,将相关的历史事件要分类合并,这样既简化了记忆的难度,又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各种材料的积累也会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为历史论文作准备。这样对于比较客观的题目也能应对自如,更可对部分主观题进行先期准备。总之,高考历史既要看能力,更注重考态度,谨慎的学习态度是学好历史的先决条件。
    要积累信息勤练文笔
    信息的积累对于历史学习很重要,平日同学既要关注相关的学科信息,也要关注高考的趋势变化。这样有助于自己做到有的放矢,一击即中。紧张的学习时间要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就要求同学多积累、多了解、多思考,信息量越大,知识面越广,取得的成绩也越好。
    另外,有些同学对于历史论文的写作非常困惑,首先写作此类论文观点要明确,史实详略要说明有度。其次对于材料要巧妙组织,妥善安排,针对观点选择最恰当的材料,不能泛泛而谈。再者,语言文笔也颇重要。语言流畅自会加强论文的可读性,文笔好也会使论文的整体效果看来不错。
    总之,学习历史是一件有趣味的事,不要仅仅为了高考而埋头苦读,要善于放宽历史的视界,在历史的长廊中为自己寻找一个心灵的栖居地,从而做到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西安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13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